“尚同”、“兼爱”、“非攻”
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不做官,但他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毛泽东
古时候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墨子所讲的兼爱与耶稣所讲的博爱是一样的。——孙中山
两千多年前我国战国时期一位思想家就提出过“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主张。 ——江泽民
墨学这个春秋末战国初期就与孔儒学说并驾齐驱且唱对台戏的一门学说,经过了2千多年的历史积淀是不能简单解析的,在此作爲一篇娱乐性的文字,片面议之。
墨学兴于春秋战国之际,也曾煌赫一时,在学术界与儒家分庭抗礼。韩非子曾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孟子则更谓:“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足见其昔日盛。但,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墨学就衰微了,并且从此再没有兴起过。
墨子以大义引导任侠精神,从而对中国几千年的任侠文化起了主导作用。这一作用不可低估,抵抗外来侵略的慷慨赴死,路见不平的见义勇爲,皆来源于墨家。
孟子曰: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也。跟墨子学于儒而逃于儒相反,孟子是学于墨再逃墨从儒。虽然他有很多攻击墨家之词,但他的很多观点深受墨家影响。例如他接受墨家等贵贱的思想,提出“民爲重,社稷次之,君爲轻。”接受墨子减轻百姓负担发展生産的影响,提出“轻徭薄赋”的主张。
墨子主张尚贤、尚同。尚贤是主张突破贵族世袭制度,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反映了小生産者对政治上平等权利的要求。尚同则认爲国家的职能在于统一全国思想,要求百姓逐级与上级官长保持一致,最后上同于天子,以天子之是非爲是非,表现出专制主义的倾向。
等贵贱这一思想,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平民了。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喊出了“王侯将相甯有种乎?”的口号,就是来源于墨家。
墨家学说主体爲“兼爱非攻”,兼爱乃非攻基础,非攻是兼爱的结果。
墨子思想的根本精神是自苦利人。他倡导“兼相爱,交相利”,以利人爲义,亏人自利爲不义,以是否利于人民作爲衡量是非的重要标准。他的非攻、非乐、节用、节葬等主张,都体现了这一精神。同时他要求人们学习大禹治水,自苦爲极的精神,在个人物质生活方面,只取最低的标准。所以孟子说他是“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爲之。”
在墨家整个思想体系中,军事思想占有重要位置。《墨攻》中提到的“守城者以亟伤敌爲上”的思想和伤敌的场面最让我诧异,守中带攻,给敌人最意外的打击。不过整部片子还是在宣扬和平,战争中的人都是无辜的,但是爲了生命有不得不开战。不得不让人反思… …

《墨子》军事思想是处于弱者地位的自卫学说,主要有2点:
非攻——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反对当时的“大则攻小也,强则侮弱也,衆则贼寡也,诈则欺愚也,贵则傲贱也,富则骄贫也”的掠夺性战争)
救守——支持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倡导积极准备,力争做到有备无患。在守城防御中,应守中有攻,积极歼敌)
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反之亦然。墨学所体现的军事防御价值,与孙子的进攻学说互爲相补。
任何一种学说都有时代性和局限性,墨子非攻,其实其本身在防御攻击的同时,已经陷入了战争的深渊,战争会有流血牺牲,攻有流血守也有流血,就如同难以分清一把刀到底是可以来杀人还是可以来救人。
人性中有好战的基因,崇尚勇武。
从原始社会人类繁衍开始,就一直在与自然搏斗,与野兽搏斗,部落与部落间,国与国间,还是战争。没有战,哪有和平的可贵,正如同没有了“大攻小、强执弱”的战国争霸,墨学的“非攻”,因爲历代以来的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显出它的重要性,但这毕竟是一种美丽的理想主义,直到人类灭绝的一天。
大同世界实在太过遥远,或许根本就是个虚幻的梦… …
《墨攻》:墨不守陈规

《墨攻》最大的功绩,就是反衬出以前数部大片的孱弱和不成气候。《墨攻》不号称大片,却有大片的气质。
张之亮导演的《墨攻》,取材于东周战国之乱世,改编自日本同名漫画,一贯走文艺片路线的导演为其和平主题而感动,所以十年来一直寻求投资,拍摄这部以表现战争谋和平的电影。
张之亮虽然来自香港,但其对历史的理解,对人道的认识,对战争的判断,对英雄的审视,对乱世的情怀,守的代价,和攻的动机,让所有的人在战争的迷失中有更多的思考。本片讲乱世的人性,墨者革离自信可以拯救世人,但面对恐惧的不同人群和尸体,生与死再也不是沙盘上的棋子,他也开始惶恐,最终各方力量都无力拯救自己的生命,在近乎不了了之的结局中,没有胜利者,墨者最终不过带着一些孤儿游走在列国,也就是历史的缝隙里。张之亮尊重平民,坚持人道立场,刚勐的战场,折射出生命的珍贵。张之亮强于内地那三位前仆后继拼搏于古装大片的导演之上,差距是非常大的,也是很令人遗憾的。
无论《英雄》《十面埋伏》还是《无极》《夜宴》,尽管各有数千万美元投资,也搜罗华人最精锐演员和幕后制作人才,但是中气不足,首先没有一部电影能够讲好一个故事,叙事质量大大逊色于《故事会》上的通俗人情。而所谓主题则凌空韬虚,全都是奢华糜费的帝王将相的变态生活,当中令观众常有妖精打架的感觉,而说话从来就不像人话,性情变化也是莫名其妙。拿这些妖蛾子送去美国,竞争什么奥斯卡,真正是自取其辱,很容易让人误会智商不够而情商也堪忧,古人不是这样子的!
《墨攻》的素质,是不同于内地电影的,也很不相同于香港电影。即便邵氏时期的古装电影,也没有如此的宏大格局,更不能表达战争中的人道精神、辩论时代的实践理念,即便敌人、奴隶、俘虏都是平等的人的现代意识,墨者是现代社会遥远的回响,可惜他们在秦国一统天下后被残酷的历史所放逐。用战争来反对战争,用战争来遏制战争,“守”出来和平,维持均衡的态势,是墨者最高的道德要求。墨者,现在看来模煳的复合型人才。
张之亮的视野不屑于《英雄》和《无极》邯郸学步的类型。十年来,萦绕在心的就是要再现国人智慧之高标、追慕前贤风骨之守成、反思战争残酷之极端、追问人性复杂之感念、映射自然和谐之对比,客观和人道是他电影的根本,从《笼民》和《飞越黄昏》便已经证明。世事前进或后退,人生循环或破格,《狮子王》讲生生不息,屈原喟叹时间之永恒,儒家其实不看重以德报怨更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墨不守陈规。本片对于战争的复议,观众比较容易理解。而对于人性异动,则多有影射和悸动。
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②天志明鬼。宣扬天志鬼神是墨子思想的一大特点。墨子认为天之有志——兼爱天下之百姓。因“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只臣也”,”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墨子不仅坚信鬼神其有,而且尤其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会赏善罚暴。墨子宗教哲学中的天赋人权与制约君主的思想,是墨子哲学中的一大亮点。
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而百姓理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墨子要求上面了解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
④节用节葬。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墨子要求墨者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本片中梁城可谓是弱势群体,但梁的君主和大臣从总体上却不如侵略他们的赵国将军们。而一旦在胜利后,局势稍稳,上层建筑立刻倾覆,便要清洗,即便外来英雄如革离、本土良将如逸悦,也被诬陷,张之亮讲政治斗争很有一套,尤其是逸悦被割喉之后,梁王还要再追问一句: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简直是神来之笔,不但异端没有权力,就是忠臣也要在倾巢之下,被强权禁锢失声。可怜梁城,在梁王手下,宁肯投降,也不能付诸忠臣良将。屈原、岳飞之郁闷,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墨攻》不应和《英雄》相比,和好莱坞的同时期古装战争片相比,也要超过《天国王朝》和《特洛伊》、《亚历山大大帝》,与《角斗士》彷佛,前三部电影虽然在场面上或胜于《墨攻》,然而情怀和剧力,却是大大不如。